桂琛禅师
玄沙师备禅师
桂琛禅师(867——928),俗姓李,常山人,生活于唐末五代时期。
桂琛禅师从小就显示出深厚的善根,还是儿童时每天就只吃一餐素食,出言不同寻常。桂琛禅师长大后从当地万寿寺无相法师剃度出家,向无相法师学习律藏。后来桂琛禅师认为“持犯但律身而已,非真解脱”,为了悟道解脱,桂琛禅师毅然离开了多年修行的万寿寺,四处寻访禅宗南派禅师。桂琛禅师先后参访了云居寺、雪峰寺等禅院,但依然没有所获。最后桂琛禅师造访福州玄沙院师备法师时,竟然一言启发,豁然开朗,从此拜玄沙为师,修行更加刻苦勤勉。①
玄沙师备禅师曾问桂琛禅师说:“三界唯心,汝作么生会?”桂琛禅师指倚子说:“和尚唤遮个作什么?”玄沙师备禅师说:“倚子。”桂琛禅师说:“和尚不会三界唯心。”玄沙师备禅师说:“我唤遮个作竹木,汝唤作什么?”桂琛禅师说:“桂琛亦唤作竹木。”玄沙师备禅说:“尽大地觅一个会佛法底人不可得。”
由于桂琛禅师天赋异秉,勤奋好学,终得玄沙大师的真传。在得到玄沙大师真传之后,桂琛禅师韬光养晦,依然默默地潜心修行,但这并不能阻挡桂琛禅师影响越来越大,声名远扬。漳牧王公特别在闽城西石山建造精舍,命名为地藏院,礼请桂琛禅师驻锡讲法。②
在地藏院驻锡长达十几年后,桂琛禅师移锡漳州罗汉院。当时的罗汉院破垣残瓦,颓败不堪,条件十分艰苦,但桂琛处之泰然,毫不介意,继续弘扬禅宗密法,大阐玄要,不数年南北参徒越来越多,契机开悟者不知其数,其门下出名的有抚州曹山文益,江州东禅休复。后来文益禅师更是深得桂琛禅师要旨,开创了法眼宗。造诣精深的桂琛禅师,其所弘扬的佛法影响越来越深远,世人尊以“罗汉桂琛”之号。
后唐天成三年(928年)秋天,桂琛禅师在遍览近城的寺院后不久示现疾病,数日后安详坐化,享年62岁,僧腊40,谥号“真应禅师”。
桂琛禅师墓塔在今漳州七中处,墓塔依山而建,圆形塔式,塔后有龟形护墙。墓前开阔,自上而下建有多级墓埕,规制恢宏,今已不存。
附:
漳州罗汉桂琛和尚明道颂
至道渊旷,勿以言宣。
言宣非指,孰云有是。
触处皆渠,岂喻真虚。
真虚设辨,如镜中现。
有无虽彰,在处无伤。
无伤无在,何拘何阂。
不假功成,将何法尔。
法尔不尔,俱为唇齿。
若以斯陈,埋没宗旨。
宗非意陈,无以见闻。
见闻不脱,如水中月。
于此不明,翻为剩法。
一法有形,翳汝眼睛。
眼睛不明,世界峥嵘。
我宗奇特,当阳显赫。
佛及众生,皆承恩力。
不在低头,思量难得。
拶破面门,覆盖乾坤。
快须荐取,脱却根尘。
其如不晓,谩说而今
桂琛禅师墓塔
注释:
①见《五灯会元》:“漳州罗汉院桂琛禅师,常山李氏子。为童儿时,日一素食,出言有异。既冠,亲事本府万岁寺无相大师,披削登戒,学毗尼。一日,为众升台,宣戒本布萨已,乃曰:“持戒但律身而已,非真解脱也。依文作解,岂发圣智乎?”于是访南宗,初谒云居雪峰,参讯勤恪,然犹未有所见。后造玄沙,一言启发,廓尔无惑。”
②见《五灯会元》:“师虽处众韬晦,然声誉甚远。时漳牧王公建精舍曰地藏,请师开法。”
③见《五灯会元》:“天成三年秋,复届闽城旧止,遍游近城梵宇已,乃示寂。茶毗收舍利,建塔于院之西隅,谥真应禅师。”
(作者:妙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