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禅寺
当前位置: 首页>法门龙像
罗汉桂琛禅师
发布日期:2016-05-04 栏目:法门龙像 点击数:

浙江省常山县地处浙赣闽皖四省交界,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同时又是战乱时北方民众往南迁徙安居的要隅。长期的兵荒马乱,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常山古代民众祈求饱暖而不得,渴望安宁而难致,因此具备了丰厚的佛教信仰土壤和社会基础。在常山历史上,名刹众多,高僧辈出,现今保存完好、香火不断的唐宋时期的古刹就有石崆寺、万寿寺、福田寺等三座,并出现了无相大师、桂琛禅师等高僧,尤其是桂琛禅师,被喻为“夜光中的宝器”,在中国禅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小而有异,独具慧根佛缘

桂琛:(867~928)五代禅僧,浙江常山人,俗姓李。他的成长正值唐末五代十国动乱时期。小的时候,桂琛就已经初显出其与众的差异,为乡亲们所敬佩。据《宋高僧传》:甫作童儿,笃求远俗,斋茹一餐,调息终日。秉心唯确,乡党所钦。《景德传灯录》曰:“为童儿时,日一素食,出言有异。”《禅林僧宝传》亦云:“幼卓越,绝酒胾。”清光绪版《常山县志》卷云:“桂琛,邑人。幼卓越,绝酒胾。”可知,在桂琛还是小孩时,就开始笃求能够远离俗世,甚至如出家人一般,不吃酒肉,每日只吃一餐素食,调心养气。由此可见,桂琛自小即天赋异秉,慧根深种,颇有佛缘。

初事无相,不堪戒律修行

既有如此深厚佛缘,恰如杨贵妃之“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桂琛的卓越秉赋也引起了常山佛教界的强烈关注。当地最大寺庙万寿寺的住持方丈无相大师闻之也亲去探视,桂琛“见万寿寺无相律师,即前作礼”,无相大师惊异之余,心颇喜之,抚摸着他的脑袋说:你愿意跟着我出家修行吗?桂琛高兴地答应了,父母也知道天意如此,因此也没有反对儿子的决定(《禅师僧宝传》载:“见万寿寺无相律师,即前作礼。无相拊其首曰:若从我乎。乃欣然依随之,父母不逆也”)。桂琛也由此成为无相大师的亲传弟子。

无相大师精研律藏佛法,名声远播,乃当时著名的大德高僧,时人尊其为“解虎”。且喜好交游,广结善缘,与当时的云游僧人文人颇有交往,其中比较著名的即有贯休禅师、诗人罗隐等(详见后述)。

桂琛出家剃发受戒后,从无相大师专学“毗尼”(佛教语,梵语vinaya的译音,意为律藏。佛教认为,戒律是修行必须遵守的根本)“四律五论”等典籍,严格遵循经文中的戒律来修行,年二十余即为大僧。但律藏这种严格而呆板的戒律修行方式与桂琛对“真正悟道解脱”的追求很不契合,于是萌发了另寻他师悟道、寻求解脱法门的想法。在一次集中专诵戒律经文的活动后,桂琛大胆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说:“拘泥于戒律不过是束缚住身体罢了,并不是真正的悟道解脱;依照文本而领会经义,哪能阐发圣明之道?”(《景德传灯录》:“持犯但律身而已,非真解脱也。依文作解,岂发圣乎?”)。在众多僧人的愕然之中,桂琛微笑着向无相大师行礼辞行,无相虽感意外,却也不强留,桂琛就此走上了寻访南宗禅师的道路(《禅林僧宝传》记载:众愕然,琛顾笑,为无相作礼辞去,无相不强。于是访南宗)。

寻师南宗,终得密教真传

桂琛离开了修行多年的万寿寺后,四处寻访禅宗南派禅师。先后参访了云居寺、雪峰寺等禅院,参禅讯问勤学,谨慎遵守制度,但依然没有所获,最后造访福州玄沙院师备法师时,竟然“一言启发,廓尔无惑”(《五灯会元》),毕生宿愿终于得偿。《景德传灯录》详细记载了桂琛与玄沙师备契会的情况。

玄沙尝问曰:“三界唯心,汝作么生会?”

桂琛指倚子曰:“和尚唤遮个作什么?”

玄沙曰:“倚子。”

桂琛曰:“和尚不会三界唯心。”

玄沙曰:“我唤遮个作竹木。汝唤作什么?”

桂琛曰:“桂琛亦唤作竹木。”

这番对话后,玄沙感慨地说:“尽大地觅一个会佛法底人不可得。”意思是今天终于找到了。

桂琛听了后从此拜玄沙为师,修行更加刻苦勤勉。玄沙也对桂琛倾囊相授,尽心培养,每次引导启发弟子们学法参禅,都让桂琛协助传道(《景德传灯录》:“每因诱迪学者流,出诸三昧皆命师为助发”)。倚子,即椅子。唤倚子为“竹木”,正是“青青翠竹尽是真如,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之意,亦即三界唯心、草木尽具佛性之理。由于桂琛天赋异秉,且勤奋好学,终得玄沙大师的密教真传。

《宋高僧传》卷十三《梁福州玄沙院师备传》:“禅侣七百许人。得其法者,众推桂琛为神足矣。”桂琛后来又将玄沙大师真传发扬光大,成就远远超过了乃师,受桂琛及其后世弟子们影响,在很长时间里,浙江范围内的山门寺院,南派禅宗十分兴盛,并由此法繁衍出了许多宗派。

声名鹊起,开悟不知其数

在得到玄沙大师真传之后,桂琛并没有张扬,依然默默地潜心修行。虽然如此,但他却像黑夜里的宝器一般难以埋没,名声四处传播开来(《宋高僧传》云:密行累载,处众韬藏。虽夜光所潜,而宝器终异)。当时漳州太守专程请桂琛出山,并为之修建了道场——地藏院,供桂琛驻锡演法(《景德录》:师虽处众韬晦,然声誉甚远。时漳牧王公请于闽城西之石山,建精舍曰地藏,请师驻锡焉),桂琛大师在这里驻锡了十八年,学徒集者二百余人。

十八年后,由于桂琛佛法造诣精深,影响越来越大,受到当初参访过的雪峰义存大师的弟子神晏的忌妒,神晏胁迫桂琛舍弃玄沙,改嗣雪峰,桂琛坚贞不移,终为受到漳州牧王氏器重的神晏以谗言赶出了地藏院,迁往同属漳州境内的罗汉院(《宋高僧传》记载:“时神晏大师,王氏所重,以言事胁令舍玄沙、嗣雪峰。确乎不拔,终为晏谗而凌辚。惜哉!”)。罗汉院寺院破垣残瓦,颓败不堪,条件十分艰苦,《禅林僧宝传》曰:“破垣败箦,人不堪其忧。非忘身为法者,不至。”但桂琛处之泰然,毫不介意,继续弘扬禅宗密法,前来求法问道的信众仍越来越多。人生颇有曲折感的桂琛和尚,于逆境中迸发出了夺目的光彩。在住漳州罗汉院期间,桂琛“大阐玄要,南北参徒臻凑,契机开悟者不知其数”,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开导弟子清凉文益的对话。

当时清凉文益来参访罗汉桂琛,很长时间没有收获,便欲告辞。临行前,罗汉桂琛问清凉文益:“你常常说三界唯心,那我问你,院子里那块石头是在心里面,还是心外面?”清凉文益当时还没开悟,就按照逻辑回答说:“既然三界唯心,所以那块石头在心内。”罗汉桂琛就笑说:“你这个修行人把那么大的石头放在心上不累啊!”清凉文益楞在那儿不知如何回答,就留下来跟着罗汉桂琛参禅。一个多月时间里,他把领悟的道理说给罗汉桂琛,罗汉桂琛总是摇摇头说:“佛法不是这样的。”清凉文益说:“我撞到铜墙铁壁,辞穷理绝了。”这时,罗汉桂琛说:“若论佛法,一切现成。”清凉文益当下开悟。后来文益开创了法眼宗,成为禅宗五家之一,他强调“一切现成”的观点,正是由桂琛点化开悟而来,并成为法眼宗的玄旨所在。

人生颇多曲折的桂琛和尚,于逆境磨砺中迸发出了夺目的光彩,他所弘扬的佛法影响越来越大,世人尊以“罗汉桂琛”之号。

影响深远,后世高僧辈出

由于桂琛禅师声名远播,在当时佛教界深孚众望,后唐天成三年(928年)秋,桂琛禅师又被请回到了自己早年的弘法道场——漳州地藏院。他遍览近城的寺院后,告诉弟子自己已染病,来日无多。几天后,桂琛安详坐化,终年62岁(《景德录》亦载:师后唐天成三年戊子秋,复届闽城旧止。遍游近城梵宇已,俄示疾。数日,安坐告终。寿六十有二,腊四十),谥号“真应禅师”。弟子有清凉文益、清溪洪进、清凉休复、龙济绍修、延庆传殷、南台守安、天禅院秀等,均为一代名僧。尤其是清凉文益、江州东禅休复,因得桂琛之道、弘扬桂琛真义而闻名于佛教,各为一方之法宗(五灯会元卷八、宋高僧传卷十三)。其中的文益,曾被南唐李昪请至金陵,更是开创了法眼宗,后来又迁住清凉寺,世人称其为“清凉文益”。文益的弟子、法眼宗二世祖天台德韶大师又将法眼宗要旨衣钵传与三世祖永明延寿大师,永明延寿在衢州天宁寺编撰佛学巨著《宗镜录》期间,曾多次来到常山万寿寺拜谒其大师祖桂琛禅师当年的剃度受戒之地。后来受吴越国王钱弘俶之请,成为杭州灵隐寺宋朝第一代住持,为灵隐寺的中兴作出了重要贡献。为纪念罗汉桂琛禅师之无量功德,宋雍熙改元(984年),将桂琛剃度受戒之寺庙(原名容车寺,为唐宣宗856年所赐)更名为万寿罗汉寺,后世简称为“万寿寺”,一直延用至今。

>>>延伸阅读

  • 比丘尼传 【净检尼】净检,俗姓种,名令仪,彭城(今江苏徐州)人。父亲种诞,曾出任武威(今甘肃武威)太守。净检自幼时···〈阅读全文〉
  • 八不头陀道阶法师 释道阶(公元1870~1934年),俗姓许,名常践,号晓钟。出家后法名道阶,又号八不头陀。他是湖南衡山人···〈阅读全文〉